根據防雷分區選擇保護等級一級保護(LPZ0A/LPZ0B與LPZ1交界):用于建筑物總配電箱,需承受直擊雷電流,推薦通過T1試驗(10/350μs波形)的SPD,關鍵參數為沖擊電流Iimp(≥12.5kA)或最大放電電流Imax(≥40kA)。二級保護(LPZ1與LPZ2交界):用于分配電箱,泄放殘余雷電流,推薦通過T2試驗(8/20μs波形)的SPD,關鍵參數為標稱放電電流In(≥20kA)和最大放電電流Imax(≥…
浪涌保護器(Surge Protective Device, SPD)通過內部元件快速響應過電壓,將瞬態浪涌能量泄放至大地,從而保護設備免受損壞。其核心原理如下:限壓型SPD(如氧化鋅壓敏電阻MOV)原理:正常電壓下呈高阻態,當電壓超過閾值(如385V)時,阻抗急劇下降,將電壓鉗位在安全水平。特點:響應時間短(納秒級),適用于高頻次、低能量浪涌(如感應雷)。類比:類似“可變電阻”,電壓…
低壓電涌保護器40KA 4片(通常指4P結構)屬于T2級浪涌保護器,適用于三相配電系統的二級防雷保護,以下是對其相關特性和應用的介紹:最大持續工作電壓(Uc):一般為385VAC,適用于220/380V三相系統。標稱放電電流(In):通常為20kA(8/20μs),表示浪涌保護器能夠承受的標稱放電電流。最大放電電流(Imax):40kA(8/20μs),表示浪涌保護器能夠承受的最大放電電流。電壓保…
壓敏型一級浪涌保護器和放電管型一級電源防雷模塊在反應時間、通流容量、工作原理、應用場景等方面存在明顯區別,以下為你詳細介紹:壓敏型一級浪涌保護器:反應速度介于TVS二極管和氣體放電管之間,略慢于TVS二極管,為納秒級,能較快地對浪涌電壓做出響應,保護設備免受部分浪涌沖擊。放電管型一級電源防雷模塊:響應速度相對較慢,通常為幾十個納秒甚至更多,在它未導通前,…
核心參數標稱放電電流(In):12.5KA、15KA、25KA、30KA、40KA、50KA,表示浪涌保護器能承受的10/350μs波形電流峰值。最大放電電流(Imax):通常為標稱電流的2倍(如25KA產品Imax可達50KA),反映極端情況下的泄流能力。電壓保護水平(Up):一般≤2.0kV,決定設備端實際承受的殘壓,需低于被保護設備的耐壓值。響應時間:≤25ns,確保快速響應雷電沖擊。